综述论文

研究论文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酶制剂预处理对酵母菌发酵烟叶的影响
刘晓敏, 卢婷, 李勇, 王猛, 朱保昆, 张伟
2025, 15 (1): 93-101.
摘要3288)   HTML6)    PDF (1298KB)(358)   

为研究不同酶制剂对发酵烟叶的影响,以云南烟叶为试验材料,采用多种酶制剂对烟叶进行酶解处理,并利用葡萄酒果酒酵母菌发酵技术,旨在制备出风味更为丰富饱满的烟叶产品。实验分析了不同酶制剂处理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酶解处理,各组烟叶的水分含量和含氮量无较大变化,含氮量大致在0.98%~1.18%,其中100 U·g-1风味蛋白酶处理组烟叶中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2.11%和5.93%。各组烟叶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均有所提升,最高为180.029 μg·g-1,而且各组烟叶中主要特征性风味物质含量也得到提升,如新植二烯、苯乙醇、茄酮和巨豆三烯酮等,各组烟叶经酶解处理后感官品质也得到提升。综合分析发现,利用70 U·g-1风味蛋白酶和50 U·g-1 α-淀粉酶复配对烟叶进行酶解处理,可以使烟叶的化学成分更协调,香气成分更充足,感官指标也更好。因此,通过酶解发酵的方式可以提升烟叶的品质,为烟叶的进一步商业化应用提供了依据。

根系木质素含量影响玉米耐盐性的机制研究
张青云, 马蕾, 胥华, 靳礼安, 邹俊杰, 王宝宝, 陈全家, 徐妙云
2025, 15 (1): 67-77.
摘要2281)   HTML7)    PDF (5038KB)(94)   

土壤盐度是全球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玉米(Zea mays L.)是我国三大作物之一,而盐碱地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木质素作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分,研究玉米中木质素的积累及细胞壁增厚对高盐度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耐盐玉米自交系(Zhongke4M、Zheng58)和盐敏感玉米自交系(PH4CV、Chang7-2)为研究对象,采用清水对照和200 mmol·L-1 NaCl处理,分析不同盐浓度下玉米根系的形态变化、细胞学特征,检测相关酶活性、木质素含量和基因表达的差异。甲苯胺蓝染色结果表明,耐盐自交系Zhongke4M和Zheng58在盐胁迫下根皮层和内皮层面积的减少明显低于盐敏感玉米自交系PH4CV、Chang7-2。此外,番红荧光观察显示,耐盐自交系在盐胁迫下木质化程度增强或保持稳定,而盐敏感自交系则木质化程度下降。结果表明,耐盐自交系Zhongke4M和Zheng58在盐胁迫下木质素含量稳定,而盐敏感自交系显著降低。酶活性分析显示,盐胁迫下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和肉桂醇脱氢酶(cinnamyl alcohd dehydrogenase,CAD)在盐敏感自交系中活性降低,而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ic acid 4-hydroxylase,C4H)在耐盐自交系中活性上升。RNA-seq分析确定了3个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基因,其在不同玉米品种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玉米通过调节木质素积累和细胞壁结构应对盐胁迫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揭示玉米的耐盐机制。

生物压裂液驱提页岩油内源复合菌群的筛选与条件优化
邱思元, 徐晶雪, 张奕婷, 孙盛阳, 盛冬雪, 高佳欣, 曲丽娜
2025, 15 (2): 305-313.
摘要2209)   HTML2)    PDF (4583KB)(35)   

水力压裂技术在高效开采页岩油中具有独特优势,但其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对地下水有较高的污染风险。利用页岩油内源功能菌系所产发酵液作为生物压裂液,参与页岩油的绿色开采,能够显著提高页岩油采收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利用血平板初筛功能菌株,再以表面活性剂产量等作为评判标准,确定3株功能菌株并进行16S rDNA测序鉴定种属信息。按1、2、3 μL的不同接种量比例,对3株菌株复配成等体积的不同菌系,获得最优菌系配比。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最适因素,再采用正交法及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获得高产培养条件。结果发现,3株高效功能菌株分别为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陶厄氏菌属,复配比例为2∶2∶1。最适培养配方为乳糖浓度13.87 g·L-1、过硫酸铵2.13 g·L-1、亚硫酸铁1.75 g·L-1、pH 6,该条件下菌系的表面活性剂产量为315.51 mg·L-1,相比初始产量(187.30 mg·L-1),增长了59.37%。研究结果为页岩油生物压裂液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一种低成本、高效、操作简便的转基因植株鉴定方法
彭海霞, 汪世娟, 辛转霞, 梅莉, 马猛
2024, 14 (6): 1016-1023.
摘要1665)   HTML4)    PDF (2400KB)(1058)   

鉴于特异性PCR、试纸条等常用转基因植株检测方法存在费时费力且需要一定专业技术等局限性,研究希望探索一种低成本、高效、操作简便且适用于小麦全生育期田间大规模筛选的转基因植株鉴定方法。选取具有草铵膦除草剂BASTA抗性的转基因小麦进行最适BASTA溶液浓度筛选,发现在大田环境下200 mg·L-1的BASTA溶液可分别在苗期和扬花期有效鉴定转基因阳性植株。同时,为了验证BASTA叶片涂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选取20个T0代转基因小麦样本,分别采用Bar试纸条、特异性PCR和BASTA叶片涂抹法3种方法进行转基因阳性鉴定。结果显示,BASTA叶片涂抹法与Bar试纸条鉴定结果一致,并且其检测范围能够覆盖特异性PCR的检测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BASTA叶片涂抹法成本低、高效、操作便捷,且全生育期可用,尤其适用于田间转基因植株的大规模筛选。

玉米盐胁迫和MeJA处理下的转录组联合分析
刘卓颖, 周晓今, 黄燕丽, 逄森
2025, 15 (2): 263-275.
摘要1493)   HTML4)    PDF (8525KB)(141)   

玉米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盐胁迫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茉莉酸及其衍生物(jasmonates, JAs)是与植物防御相关的天然植物激素,基于模式植物的研究表明,JAs在响应盐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玉米中JAs介导的盐胁迫响应的具体机制,分别对100 μmol·L-1 MeJA和200 mmol·L-1 NaCl处理6 h玉米幼苗的地上和地下部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交叉分析得到JA诱导且响应高盐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 DEGs),并挑选8个DEGs通过RT-qPCR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地上和地下部组织中分别共有362和803个基因差异表达,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涉及糖的合成转运、防御性次生代谢物合成、抗氧化酶合成以及脱落酸和乙烯信号通路。研究结果提示JA信号通路诱导玉米高盐胁迫响应的潜在关键基因和代谢途径,为进一步挖掘JA信号通路调控抗盐性的具体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福建省闽北牧区奶源微生物污染及致病菌耐药情况研究
周双辉
2025, 15 (1): 127-134.
摘要1452)   HTML1)    PDF (737KB)(254)   

为了了解福建省闽北牧场奶源中微生物污染情况和奶源中所分离致病菌的耐药性特征,对2023年12月—2024年6月采集自闽北14个牧场的46份大罐奶生牛乳样品开展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计数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克罗诺杆菌属和克雷伯氏菌等5种致病菌污染情况筛查,同时对试样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46份生牛乳样本的菌落总数平均值为5 500 CFU·mL-1;大肠菌群计数平均值为39 CFU·mL-1。分离出的致病菌总耐药率为63.5%,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为38.3%,克雷伯氏菌耐药率96.6%,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率为84.6%。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比率最高,二重耐药及以上致病菌占比93.2%。福建省闽北牧场生牛乳中菌落总数污染风险较低,达到“特级乳”标准。生牛乳中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存在多重耐药风险。

基于TaqMan-qPCR技术的 OsWx基因编辑水稻检测方法的建立
胡广, 王智, 付伟, 石雨婷, 陈珊珊, 罗亮, 魏霜
2025, 15 (1): 86-92.
摘要1365)   HTML4)    PDF (2364KB)(45)   

基因编辑技术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分子工具,通过定向改造基因组序列,在基因功能分析和作物遗传育种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其可对受体生物实现几乎无痕编辑,这增加了对基因编辑产品的检测难度。因此,建立基因编辑产品的检测方法,有利于加强对市场上基因编辑产品的监管。以OsWx基因CRISPR/Cas9基因编辑材料为研究对象,设计编辑位点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进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qPCR)检测。研究所建立的检测体系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有效地区分OsWx单碱基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

烟草疫霉拮抗菌XC-29的分离鉴定及其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汪苏洁, 顾梦丽, 陶界锰, 童治军, 郭俊佳, 金静静, 徐梦晓, 孟利军, 张剑锋, 曹培健, 卢鹏
2024, 14 (6): 1004-1015.
摘要1316)   HTML6)    PDF (4917KB)(190)   

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是一种可引发烟草黑胫病的土传卵菌,对烟草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筛选出一株对烟草疫霉菌具有较强生防功能的菌株XC-29,通过解析基因组信息,挖掘其拮抗代谢产物及拮抗基因。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盆栽试验鉴定生防菌XC-29的抑菌活性和防治效果;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准确鉴定了XC-29菌株;利用全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探究菌株拮抗机制。结果表明,根际土分离的拮抗菌株XC-29鉴定为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其全基因组测序预测出136种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和11个编码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簇,其中6个基因簇已被确认为抗菌物质合成簇,分别编码地衣素、双效菌素、schizokinen、丰原素、杆菌溶素和嗜铁素;转录组测序结果进一步确定菌株基因具有编码相应抑菌物质的能力。综上,沙福芽孢杆菌XC-29对烟草疫霉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全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初步揭示了沙福芽孢杆菌XC-29的抑病机理,为进一步探究拮抗菌的抑菌机制和生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数字PCR方法的玉米内标准基因比较研究
齐鑫, 李欣然, 郭亚宁, 王丹, 李凯, 吴琼, 李亮
2025, 15 (1): 78-85.
摘要1257)   HTML0)    PDF (4487KB)(66)   

随着转基因玉米种类以及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转基因玉米相关产品的定性和定量检测需求日益迫切。选择稳定遗传、特异性强的内标准基因对于转基因玉米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数字PCR技术对hmgadh1-1adh1-2ivrI-1ivrI-2zSSIIb-1zSSIIb-2zein-1zein-2在内的9种玉米内标准基因进行了筛选比较,通过退火温度的优化,找到各自最适的退火温度,并以转基因玉米MON810为研究对象,用上述内标准基因进行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表明,adh1-1adh1-2可以用于实际样品的拷贝数检测。研究结果将为今后转基因玉米内标准基因的选择和相关定量检测提供参考,并对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新疆2种不同海拔绵羊 EPAS1基因多态性与血液生理指标关联分析
董炅, 王世锋, 凯迪日耶·玉苏普, 詹建立, 阿布都热合曼·吐尔逊
2025, 15 (1): 119-126.
摘要1159)   HTML0)    PDF (1360KB)(300)   

为探究不同海拔新疆地方绵羊EPAS1基因多态性与血红蛋白指标及低氧适应的关联,对79只塔什库尔干羊(海拔4 200 m)和74只多浪羊(海拔1 200 m)EPAS1基因的第9、第16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共检测到7个SNP位点,随后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分析了血红蛋白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塔什库尔干羊的血红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多浪羊,这表明塔什库尔干羊通过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来适应高海拔引起的低氧环境。同时,EPAS1基因的第9、第16外显子相对保守,氨基酸水平的变异远低于核苷酸水平。此外,多浪羊的遗传信息更为多样,显示出海拔与多态信息含量呈负相关趋势,为进一步理解塔什库尔干羊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的分子基础和血液生理指标变化提供了参考。

高产纤维素酶工程菌株产酶条件优化
孔蒙蒙, 金静静, 卢鹏, 顾梦丽, 陈千思, 曹培健, 张剑锋, 陶界锰
2024, 14 (6): 1032-1041.
摘要608)   HTML10)    PDF (3669KB)(333)   

为提高工程菌株纤维素酶产酶效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对高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工程菌株C36、CM、KF、GH5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工程菌株C36、CM、KF和GH5在最优发酵条件下的产酶效率显著提高。发酵条件优化后,工程菌株CM的纤维素酶活最高,在醇化烟叶添加量7%、蛋白胨添加量0.8%、pH 6.1、发酵温度37 ℃、转速220 r·min-1、装液量40 mL及发酵时间96 h的条件下,其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酶活和滤纸酶活(filter paper activity, FPA)分别达到504.95和222.11 U·mL-1。发酵条件优化后,工程菌株GH5的纤维素酶活提升倍数最高,在醇化烟叶添加量6%、蛋白胨添加量0.9%、pH 6.1、发酵温度37 ℃、转速220 r·min-1、装液量40 mL及发酵时间96 h的条件下,其CMC和FPA酶活分别是优化前的28.55和9.68倍。

五月艾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重金属含量测定与分析
李宁洁, 景炳年, 王伟, 刘雨晴, 谢晓阳, 董跟来, 王学方, 魏磊
2025, 15 (1): 102-109.
摘要159)   HTML3)    PDF (615KB)(741)   

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在民间可作为一种食品原料,但对其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重金属含量缺乏系统的测定与分析方法。采用国家标准和文献推荐的方法测定五月艾中的营养物质、矿质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活性物质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五月艾营养成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蛋白质(31.62%)、碳水化合物(29.86%)、粗纤维(22.57%)、总糖(20.94%)、灰分(8.76%)和脂肪(7.42%);富含多种维生素,包括VK1、VB1、VB2、VB12和叶酸,其中VB2含量高达1 mg·100 g-1;含有Na、K、Ca、Zn、Mg、Mn、Fe、Cu、Se等多种矿质元素,其中K的含量最高,达28 747.71 mg·kg-1;含有除精氨酸以外的17种人体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达24.57 g·100g-1,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比40.13%,功能性氨基酸占比56.7%;主要活性物质包括三萜和多糖类化合物,其含量分别为5.38%和2.91%;除镉元素外,汞、铅、铬和砷等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值。因此,五月艾是一种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氨基酸组成合理、矿质元素种类丰富、B族维生素含量较高、含有三萜和多糖等活性物质的食物资源,研究结果可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骨膜蛋白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中的作用分析——基于单细胞RNA测序和批量RNA测序数据
布尔兰·叶尔肯别克, 孙莉莉, 安外尔·约麦尔阿卜拉, 郭文佳
2024, 14 (6): 1055-1066.
摘要147)   HTML1)    PDF (26002KB)(105)   

利用单细胞RNA测序(single-cell RNA-seq,scRNA-seq)和批量RNA测序(bulk RNA-seq)数据,探讨骨膜蛋白(periostin, POSTN)在雌激素受体阳性(estrogen receptor positive,ER+)乳腺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相关性,为ER+乳腺癌患者的诊断、预后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建议。利用基因表达总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的scRNA-seq数据鉴定ER+乳腺癌的细胞亚群和POSTN的表达特征。通过细胞轨迹和细胞通讯进一步分析POSTN和特异性高表达POSTN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亚型。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的ER+乳腺癌数据,分析POSTN的表达水平、诊断和预后价值、通路富集、免疫治疗反应和药物敏感性。基于ER+乳腺癌的scRNA-seq数据,鉴定出一组高表达POSTN的CAFs,命名为POSTN+ CAFs。它们都处于分化的晚期阶段并对细胞间通讯至关重要;基于ER+乳腺癌bulk RNA-seq数据,发现POSTN在ER+乳腺癌中显著表达,并且与诊断和预后有相关性;根据功能富集分析,POSTN可能在血管生成、转移以及癌症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作用;POSTN表达水平较低的个体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化疗药物对POSTN低表达的患者影响更大。基于scRNA-seq和bulk RNA-seq,全面分析了POSTN和POSTN+ CAFs在ER+乳腺癌中的生物学作用,并得出结论,POSTN可能是ER+乳腺癌诊断、预后、治疗反应和治疗靶点的生物标志物。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 RdRp的变异分析及其活性反应体系构建
康茜, 林姿妤, 杨怡姝, 李劲涛, 王明连
2024, 14 (6): 1042-1054.
摘要134)   HTML2)    PDF (9131KB)(208)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在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主要的抗病毒靶点。RdRp的功能严格依赖其空间结构,而关键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可能导致空间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为了探究对SARS-CoV-2原型株有效的RdRp抑制剂是否对Omicron变异株仍存在抑制效果,对我国近两年流行的Omicron变异株的913个RdRp优质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与原型株相比,这些Omicron变异株的RdRp序列既存在同义突变又存在错义突变。在错义突变中,除少数低频突变位点外,44%为P323L,34%为P323L和G671S双重突变,12%为P323L、G671S和D63N三重突变,分别将包含这3类突变的Omicron RdRp归为1_RdRp、2_RdRp和3_RdRp。利用AlphaFold2构建这3类RdRp的蛋白质结构模型,并通过PyMOL将Omicron与原型株的RdRp结构进行叠合比对,结果显示3类蛋白质3D结构均与原型株的RdRp(6M71_RdRp)高度重叠,提示突变未对RdRp的空间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将3种Omicron RdRp蛋白模型分别与4种已报道的RdRp抑制剂对接,结果显示这4种抑制剂依然能稳定结合在各Omicron RdRp模型的活性中心,提示RdRp是一个长期有效的靶标。基于此,构建的细胞外RdRp酶活反应和检测体系将有助于靶向RdRp的抗病毒药物的评价或筛选。

通过辅助方法优化农杆菌介导的棉花胚尖遗传转化
丁璇, 张祖英, 苏秀娟, 胡文冉
2025, 15 (3): 495-501.
摘要125)      PDF (2150KB)(78)   

棉花遗传转化过程中因受基因型限制、转化周期长等诸多因素制约,导致转化效率较低。以陆地棉TM-1的胚尖作为受体实验材料,利用GhTCP4基因编辑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其进行侵染,对转化植株恢复培养基中添加的外源激素6-芐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 6-BA)与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acid, NAA)的浓度进行探究,最终确定恢复培养基中不添加外源激素。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超声波、真空渗透法、真空渗透法和超声波相结合的辅助方式,研究辅助手段对棉花胚尖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超声频率40 kHz,额定功率300 W处理15 min时转化效率最高,可达到26.86%。研究旨在为建立高效棉花胚尖转化体系提供思路,为其他功能基因研究和遗传转化奠定基础。

不同薄荷品种精油成分分析及其组成特征
陆琳, 曹桦, 杨珺, 沈国林, 李涵
2025, 15 (3): 502-509.
摘要117)   HTML6)    PDF (1323KB)(26)   

为探明不同薄荷品种精油含量及成分特征,对收集到的25个薄荷品种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精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提取的精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薄荷品种中的有效化学成分含量及组织特征。结果表明,24个薄荷品种的含油量介于0.03%~1.52%,其中,金薄荷的含油量最高,为1.52%;在22个精油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53种,其中醇类和萜烯类物质在所有鉴定品种中均有检出;在53种挥发性成分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为薄荷醇(金薄荷达到76.45%),酯类物质含量次之,主要成分乙酸芳樟酯(日本薄荷,48.66%);萜烯类化合物中的β-石竹烯、大香叶烯D、柠檬烯、1,8-桉叶素在21个薄荷品种中均有检出。精油中的有效化学成分在不同薄荷资源间存在差异性,精油成分特征之间的差异与品种亲缘关系的远近无关。精油含量高、品质好的品种为金薄荷。通过明确薄荷的精油成分特征,为薄荷精油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联合GWAS和转录组分析挖掘与白斑狗鱼耐高温性状关联的SNP
海萨·艾也力汗null, 焦飞, 刘鸿, 呼德拉提·阿那斯null, 沈玉帮
2025, 15 (3): 432-445.
摘要109)   HTML4)    PDF (10611KB)(106)   

研究旨在提升白斑狗鱼对极端高温的适应能力和满足向南部温暖地区养殖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发掘与其耐高温性状显著关联的基因位点和候选基因。首先基于前期对热敏感与耐高温群体的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linear model, 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筛选出与耐高温性状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继而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4组不同热处理幼鱼的脑组织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随后联合GWAS和转录组分析筛选出候选基因和SNP位点;最后利用Sanger测序技术,以耐高温组和参考组为材料,对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加以验证。结果显示,GWAS分析获得了471个与耐高温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GO和KEGG分析显示,DEGs显著富集于内质网应激和免疫系统相关通路。GSEA分析显示,热胁迫84 h后先天免疫反应被激活,并且与NAD(+)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相关的基因被诱导。先天免疫反应启动和调控相关基因的PPI分析显示,parp14parp9stat1stat3是核心基因,同时也是互作基因。热应激反应中parp14可能通过调控stat1stat3等下游效应基因来发挥保护细胞的作用。GWAS获得的SNP位点中,有2个SNP位点位于parp14基因的第三外显子。验证结果显示,parp14基因第三外显子中的2个SNP位点与耐高温性状显著相关,且为完全连锁不平衡,其中位点rsc.646T>C为错义突变,位点rsc.777G>A为同义突变。研究筛选出与白斑狗鱼耐高温相关的候选基因及与耐高温性状显著关联的2个SNP位点,可为白斑狗鱼耐高温性状的遗传机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交链孢酚适配体荧光试纸条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方梦旗, 赵颖, 王子晨, 贾文昊, 王辉, 栾云霞
2024, 14 (6): 1024-1031.
摘要106)   HTML2)    PDF (1263KB)(97)   

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作为交链孢霉菌产生的一种有毒代谢产物,通过侵染小麦、番茄、樱桃和柑橘等农产品,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基于竞争原理,构建了一种针对AOH的灵敏且特异性强的核酸适配体荧光试纸条检测体系。对适配体浓度、pH和缓冲液等条件进行优化后,进一步评价其准确性和特异性等性能,并应用于小麦样品中AOH的含量测定。在最优条件下,其检测限可达1 μg·L-1,检测范围为1~1 000 μg·L-1,线性相关系数R2=0.979 2,仅需20 min即可完成检测。在实际样品分析中的回收率为96.6%~114.3%,相对标准偏差为2.6%~9.0%。利用核酸适配体作为识别元件,开发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适合现场快速定量检测AOH的新方法,为其他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呋虫胺暴露对斑马鱼幼鱼的免疫毒性研究
程云硕, 李子旭, 茆广华, 吴向阳
2025, 15 (3): 446-455.
摘要99)   HTML0)    PDF (2850KB)(137)   

为探讨呋虫胺(dinotefuran,DIN)对斑马鱼早期发育阶段的免疫毒性及作用机制,以斑马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浓度的DIN(2、200和2 000 μg?L-1)中暴露5 d,检测氧化应激、免疫细胞、免疫相关参数及免疫相关通路中基因转录水平4个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DIN可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胸腺T细胞的数量(P<0.01),降低溶菌酶(lysozyme,LYS)、IgM和补体C3等免疫因子的含量(P<0.01),提高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含量(P<0.01);可剂量依赖性的增加幼鱼体内的活性氧水平(P<0.01),抑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P<0.01)。同时,DIN暴露改变了TLR4/NF-κB、JAK-STAT和Nrf2-Keap1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研究表明,DIN暴露可致斑马鱼幼鱼免疫毒性,且TLR4/NF-κB、JAK-STAT和Nrf2-Keap1通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ITGA7基因与人类肿瘤的泛癌分析
甄思斌, 车逸宁, 王晓, 李冕
2025, 15 (1): 142-151.
摘要98)   HTML4)    PDF (9815KB)(55)   

探究了ITGA7基因在人类肿瘤中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并评估其临床意义。通过cBioPortal、GEPIA2、Timer2.0、STRING和Veen等多种数据库分析ITGA7的变异情况、与肿瘤预后之间的关系、基因表达与免疫浸润的关联性以及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在肝癌(liver cancer,LIHC)、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 of kidney,KIRC)、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HCA)等肿瘤组织中ITGA7表达量升高与不良预后存在关联,相反,ITGA7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UCEC)、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RAD)、直肠癌(rectal cancer,READ)、乳腺癌(breast cancer,BRCA)、肺鳞癌(lung squamous carcinoma,LUSC)等肿瘤组织中表达量较低,且其低表达与胰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ITGA7主要变异类型为错义突变。在结肠癌(colon cancer,COAD)、膀胱癌(carcinoma of urinary bladder,BLCA)、乳腺癌等6种肿瘤中,ITGA7的表达量与免疫浸润水平呈正相关,而在肉瘤中的表达量与免疫浸润水平呈负相关。泛癌分析显示ITGA7的表达与免疫浸润水平、基因突变及肿瘤预后相关,这一发现有助于从临床角度深入理解ITGA7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潜在作用,并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